字級
- 大
- 中
- 小
圖說:法寶堂法寶講座,5月12日講題「從慈善到慈悲─星雲大師歡喜助人的性格」。 人間社記者李易峻攝
圖說:佛光山大慈育幼院獻唱〈師父頌〉。 人間社記者李易峻攝
圖說:佛光山慈善院院長依來法師。 人間社記者李易峻攝
圖說:佛光山蘭陽仁愛之家執行長妙志法師。 人間社記者李易峻攝
圖說:社團法人中華護智協會常務理事楊淵韓。 人間社記者李易峻攝
圖說:國際佛光會中華總會中區協會長林宏弦。 人間社記者李易峻攝法寶講座 從慈善到慈悲─星雲大師歡喜助人的性格
2024-05-13
佛光山法寶堂第57季法寶講座,5月12日講題「從慈善到慈悲─星雲大師歡喜助人的性格」,主持人佛光山慈善院院長依來法師,與談人佛光山蘭陽仁愛之家執行長妙志法師、社團法人中華護智協會常務理事楊淵韓、國際佛光會中華總會中區協會長林宏弦。分享如何受到佛光山開山祖師星雲大師的感召,進而投入佛光山慈善事業,並在當中體證大師的慈悲精神。國際佛光會署理會長慈容法師等逾250人聆聽。
依來法師以自身為例,從在宜蘭雷音寺兒童班開始,到受大師無我精神的感召。大師在開山初期,經濟最拮据之時,仍照顧那些被放在山下的棄嬰。安置八八風災受災民眾,也顧及他們原本的信仰和飲食。還有大慈育幼院是佛光山的王子與公主,所展現的慈悲是尊重與尊嚴。
妙志法師從編《覺世旬刊》開始拓展視野,到就讀佛學院出家。一路以來接受不少歷練,都是在做中學,發揮人生價值。蘭陽仁愛之家前身是基督教的救濟院,後來由大師接辦。由此可看到大師宗教融和的精神,他所念及的是無依無靠的老人。在慈容法師、依來法師指導下,蘭陽仁愛之家具備優質環境,改變大家過去對救濟院、安養院的印象。服務項目包括安養中心、日間照護、雲水日托站、長照C據點、獨居老人送餐。提供長輩的飲食都是美味蛋奶蔬食,令人稱道。現有與宜蘭縣高齡生活大學合作、附近小學師生與長輩互動,做到廣結善緣,普門大開。
楊淵韓在就讀高雄醫學院二年級時,因為撰寫有關大師的報導文學而接觸佛光山。現在所致力的護智工作,則是他對大師的承諾。楊淵韓在此次講座宣導失智症早期症狀和篩檢,以及如何運用AI輔助診斷失智症。以及「AD-8極早期失智症篩檢量表」、雲水護智。也善用在海外舉行國際講座期間,至佛光山當地道場宣導護智觀念。另根據研究,修行禪定的腦波,能使腦部比較不容易退化。楊淵韓提醒,若要延緩腦部退化,不要當孤獨老人,要有信仰,走出來與人互動,為大眾服務。
林宏弦和佛光山結緣是在監獄,自從學佛後,改變許多觀念。回歸社會後加入佛光會開始服務。從沒有一技之長到獲模範勞工獎、反毒人士有功獎,完成學業,擁有美滿佛化家庭。如今是佛光山社輔佈教師,進到監獄佈教。林宏弦分享他寫的一封寄不出去的信給大師,他將大師視為生命導師,因為大師,讓他找回自信、調伏過往惡習,找到人生價值。有佛法做終身的依歸,對未來不再徬徨無助,並且學會點亮心燈,照亮別人。
依來法師說,大師也曾受過牢獄之災,但大師可以從受苦受難中轉念,轉化為救度眾生的力量。大師說過:「修行者什麼都可以失去,唯有慈悲愛心,不能捨棄」。慈悲是做人的根本,期許大家秉持大師的慈心悲願延續下去,也豐富自己的人生。
佛光山大慈育幼院開場帶來〈三好歌〉帶動唱,以及獻唱〈師父頌〉、〈母親您真偉大〉。
依來法師以自身為例,從在宜蘭雷音寺兒童班開始,到受大師無我精神的感召。大師在開山初期,經濟最拮据之時,仍照顧那些被放在山下的棄嬰。安置八八風災受災民眾,也顧及他們原本的信仰和飲食。還有大慈育幼院是佛光山的王子與公主,所展現的慈悲是尊重與尊嚴。
妙志法師從編《覺世旬刊》開始拓展視野,到就讀佛學院出家。一路以來接受不少歷練,都是在做中學,發揮人生價值。蘭陽仁愛之家前身是基督教的救濟院,後來由大師接辦。由此可看到大師宗教融和的精神,他所念及的是無依無靠的老人。在慈容法師、依來法師指導下,蘭陽仁愛之家具備優質環境,改變大家過去對救濟院、安養院的印象。服務項目包括安養中心、日間照護、雲水日托站、長照C據點、獨居老人送餐。提供長輩的飲食都是美味蛋奶蔬食,令人稱道。現有與宜蘭縣高齡生活大學合作、附近小學師生與長輩互動,做到廣結善緣,普門大開。
楊淵韓在就讀高雄醫學院二年級時,因為撰寫有關大師的報導文學而接觸佛光山。現在所致力的護智工作,則是他對大師的承諾。楊淵韓在此次講座宣導失智症早期症狀和篩檢,以及如何運用AI輔助診斷失智症。以及「AD-8極早期失智症篩檢量表」、雲水護智。也善用在海外舉行國際講座期間,至佛光山當地道場宣導護智觀念。另根據研究,修行禪定的腦波,能使腦部比較不容易退化。楊淵韓提醒,若要延緩腦部退化,不要當孤獨老人,要有信仰,走出來與人互動,為大眾服務。
林宏弦和佛光山結緣是在監獄,自從學佛後,改變許多觀念。回歸社會後加入佛光會開始服務。從沒有一技之長到獲模範勞工獎、反毒人士有功獎,完成學業,擁有美滿佛化家庭。如今是佛光山社輔佈教師,進到監獄佈教。林宏弦分享他寫的一封寄不出去的信給大師,他將大師視為生命導師,因為大師,讓他找回自信、調伏過往惡習,找到人生價值。有佛法做終身的依歸,對未來不再徬徨無助,並且學會點亮心燈,照亮別人。
依來法師說,大師也曾受過牢獄之災,但大師可以從受苦受難中轉念,轉化為救度眾生的力量。大師說過:「修行者什麼都可以失去,唯有慈悲愛心,不能捨棄」。慈悲是做人的根本,期許大家秉持大師的慈心悲願延續下去,也豐富自己的人生。
佛光山大慈育幼院開場帶來〈三好歌〉帶動唱,以及獻唱〈師父頌〉、〈母親您真偉大〉。
最新消息
印度沙彌學園出家典禮 沙彌發願復興印度佛教
2025-11-21紐西蘭北島攜手校園 為地球種植600棵樹
2025-11-21Avonside女子高中路跑 為環保植樹獻心力
2025-11-21冬季聲樂發表會 慈恩寺舉辦
2025-11-21法華禪寺迎來佛教文化探索團 肯定人間佛教魅力
2025-11-21松山第六分會敬老關懐 體現無緣大慈同體大悲
2025-11-21佛光大學圖資長陳麒元 出任EI索引國際期刊主編
2025-11-21鳳霞國小校園講座 從人際看和諧人間
2025-11-21南華大學棒球隊授旗祈福 蓄勢待發力拼大專盃
2025-11-21成福國小生命教育十堂課 學子打開世界的窗
2025-11-21
相
關
消
息







